9月17日清早,安化縣委書記楊光鑫的一天,從山間一座茶園趕往另一座茶園開始。隨著時代變遷,茶馬古道已漸隱在歷史深處。如今,曾一度蕭條的安化黑茶又在國際國內市場闖出了一片天。如何讓安化黑茶更好地走出去,也讓更多游客走進安化品茶、旅游,為安化開闢出一條新的“茶馬道”,楊光鑫說,這是擺在自己和每一個安化人面前最大的課題。(9月25日紅網)
  《書記去哪兒》聚焦安化縣委書記可謂正當其時,也契合民眾希望。因為作為國家級貧困縣,縣委書記楊光鑫在哪兒?具體在想啥?做啥?不僅事關民生利益,也事關湖南小康發展。跟隨書記的腳步,在鏡頭的切換下,我們感受到了縣委書記的匠心獨具的黑茶“發展經”。
  “茶旅一體”是總綱。靠山吃山,因地制宜,走一條可持續經濟發展之路,這是安化縣的正道,也是發展致富的必由之路。對安化縣來說,茶葉是主要的經濟產業,並且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,茶馬古道依然雕刻著歷史的風采,訴說著曾經的繁榮與輝煌,好山好水好茶葉,這是安化縣獨有的資源優勢,作為縣委一把手,能夠把握住“茶旅一體化”發展戰略,這是值得點贊的,作為地方領導,就是要這種重實際謀大局的氣度和思維。
  “以旅興茶”是開篇。安化縣委政府一直在為茶葉發展“鋪路”,一方面積極開發3A級景區——龍泉洞,將為游客打造“山下看洞,山中品茶,山頂拜佛”的複合旅游路線,一方面加大酒店、農家樂和旅游公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;同時引入公司化運作,開闢黑茶體驗游,目的就是要把好茶賣出去,把游客引進來。再好才茶葉,如果缺乏有效的載體和媒介,缺乏一種宣傳與推廣,最終難以形成經濟效應,難以實現富民增收。而旅游本身也是安化的的優勢資源,就是要打出旅游牌,亮出茶葉名片,才能實現黑茶產業化。
  “文化熏染”是提升。茶馬古道本身就是一種歷史文化活化石,在走訪中,聽說茶園道路需要硬化,楊光鑫書記一再提醒,要保留原生態的特色,要仔細盤算,因為人們在品味黑茶的過程中,更希望聽到關於黑茶的歷史文化,更希望通過茶馬古道體會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鉛華。同時楊書記也十分關註中國黑茶博物館的建設,希望通過博物館集中展示中國黑茶歷史和茶馬古道源流。調研中,楊書記還提出由政府出面邀請文聯和書畫、楹聯、攝影等協會來此採風,多留些作品,為這裡的茶香再添點文化味。利用養生休閑文化,發掘黑茶的保健功能。所有的這些樁樁件件都體現了安化縣對黑茶文化的敬重。
  “產業帶動”是出路。在“茶旅一體化”,如何“化”?通過什麼來“化”?這就離不開黑茶本身,離不開這個最大的資源優勢。正在建設中的規劃占地面積161畝、總投資約10億元的“盛世茶都黑茶大市場”,瞄準了安化黑茶未來的交易中心這個目標;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,完成升級改造的白沙溪茶廠在去年實現產值3億元的基礎上,正準備衝擊4億元。而在楊書記的眼裡,早已制定了發展目標,在10年內達到50萬畝茶園、年產值300億元、年稅收達5億元、從業人員50萬的規模,真正夯實中國黑茶之鄉的地位。可以說,安化縣的黑茶產業正大道開來。
  文/張閑語
  
  (掃一掃,更多精彩內容!)  (原標題:解讀安化縣委書記的黑茶發展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09bzscs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